图片
当我们在八月七日迎来立秋之后,大家在晨练或早晨散步时,不妨留意一下身边的风、清晨的露、枝头的蝉,这些变化正是大自然的语言,正在诉说着立秋后“三候”的秘密,立秋三候,初候为“凉风至”,“凄冷之风曰凉风,温变而凉气始肃也”,当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,形容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。二候为“白露降”,即晨露开始出现,三候为“寒蝉鸣”,即秋蝉始哀鸣。大自然物候的变化也在提示我们,丰收的季节就快要来了。
图片
七十二候是中国古代根据自然现象变化,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细分为三候(每候约5天),形成全年72候的物候历法。每个节气(15天)分为初候、二候、三候,共三候。
图片
掌握七十二候,可更深入理解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、物候观测,七十二候反映动植物、气候的周期性变化(如候鸟迁徙、植物生长)。对农事也有指导,如“禾乃登”提示收割,“蛰虫咸俯”预示冬藏。
图片
文章最后列出的是完整七十二候对照表,按四季顺序分类,并对应的用白话文注明自然现象。全部记下来很难,大家可以在闲暇之余,用一段时间,依照古人的七十二候为指引,用心观察大自然气候和物候的变化,会提高我们观察和感知自然的能力,会增强对大自然、对自然地理的热爱。
图片
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是以黄河流域的气候、物候变化为标准做出的规律总结,华南地区时令上会滞后一些。
图片
用手机拍照或摄像,捕捉一年四季大自然的变化,会更激发和增加生活的乐趣。
图片
立春
初候:东风解冻(暖风消冰)
二候:蛰虫始振(冬眠虫类苏醒)
三候:鱼陟负冰(鱼游近冰面)
雨水
初候:獭祭鱼(水獭捕鱼)
二候:鸿雁来(大雁北飞)
三候:草木萌动(植物发芽)
惊蛰
初候:桃始华(桃花开)
二候:仓庚鸣(黄鹂鸣叫)
三候:鹰化为鸠(猛禽减少,布谷鸟现)
春分
初候:玄鸟至(燕子归来)
二候:雷乃发声(春雷始鸣)
三候:始电(闪电出现)
清明
初候:桐始华(梧桐开花)
二候:田鼠化鴽(田鼠躲藏,鹌鹑增多)
三候:虹始见(雨后见虹)
谷雨
初候:萍始生(浮萍生长)
二候:鸣鸠拂其羽(斑鸠振翅)
三候:戴胜降于桑(戴胜鸟落桑树)
立夏
初候:蝼蝈鸣(蛙类鸣叫)
二候:蚯蚓出(土壤湿润蚯蚓活动)
三候:王瓜生(藤本植物结果)
小满
初候:苦菜秀(野菜茂盛)
二候:靡草死(喜阴草枯萎)
三候:麦秋至(麦子成熟)
芒种
初候:螳螂生(螳螂孵化)
二候:鵙始鸣(伯劳鸟鸣)
三候:反舌无声(百舌鸟停鸣)
夏至
初候:鹿角解(鹿角脱落)
二候:蜩始鸣(蝉鸣)
三候:半夏生(药草半夏生长)
小暑
初候:温风至(热风来袭)
二候:蟋蟀居宇(蟋蟀避暑)
三候:鹰始鸷(鹰捕猎频繁)
大暑
初候:腐草为萤(萤火虫孵化)
二候:土润溽暑(土壤潮湿闷热)
三候:大雨时行(暴雨增多)
立秋
初候:凉风至(风带凉意)
二候:白露降(晨露出现)
三候:寒蝉鸣(秋蝉哀鸣)
处暑
初候:鹰乃祭鸟(鹰捕鸟储备食物)
二候:天地始肃(万物凋零)
三候:禾乃登(谷物丰收)
白露
初候:鸿雁来(大雁南飞)
二候:玄鸟归(燕子离去)
三候:群鸟养羞(鸟类储食)
秋分
初候:雷始收声(雷雨减少)
二候:蛰虫坯户(虫类封洞)
三候:水始涸(河流水位下降)
寒露
初候:鸿雁来宾(晚雁南迁)
二候:雀入大水为蛤(古人误认雀化蛤)
三候:菊有黄华(菊花盛开)
霜降
初候:豺乃祭兽(豺狼储粮)
二候:草木黄落(树叶凋零)
三候:蛰虫咸俯(虫类冬眠)
立冬
初候:水始冰(水面结薄冰)
二候:地始冻(土壤冻结)
三候:雉入大水为蜃(古人想象野鸡化蚌)
小雪
初候:虹藏不见(彩虹消失)
二候:天气上升地气下降(温差增大)
三候:闭塞成冬(万物沉寂)
大雪
初候:鹖鴠不鸣(寒号鸟停叫)
二候:虎始交(老虎求偶)
三候:荔挺出(兰草发芽)
冬至
初候:蚯蚓结(蚯蚓蜷缩)
二候:麋角解(麋鹿脱角)
三候:水泉动(地下水流动)
小寒
初候:雁北乡(大雁北飞准备)
二候:鹊始巢(喜鹊筑巢)
三候:雉雊(野鸡鸣叫)
大寒
初候:鸡乳(母鸡孵蛋)
二候:征鸟厉疾(猛禽捕食凶猛)
三候:水泽腹坚(冰层最厚)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斧子配资-股票公司配资-线上配资平台-网上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